Michael L. Dertouzos ,前 MIT's Media Lab 主任; 1999 年發起的活氧計畫,是以他提出的人本運算為核心;於 2001 年出版了《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》,中譯本《科技活氧革命》;遺憾的是,他也在書問世的同一年離開這個世間。 Michael 提出人本五大原力(human-centric forces):語音理解(speech understanding)、自動化(automation)、個性化資訊存取(individualized information access)、協同工作(collaboration)、量身打造(customization)。並說明這五原力如何搭配資訊科技,來為人們服務:
無論從事甚麼活動,人本運算都以自然、幾乎無形的方式,幫助我們事半功倍。不妨想像明日的資訊市集(Infomation Marketplace)中,約十億人和數十億台機器都連線起來。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機器互動得再多,歸納而言也只屬三類:人對機器、機器對機器、人對人。就算有兩者以上互動,仍然不會脫離這基本的分類。
人機互動需要人盡可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與機器溝通。對我們來說,這就是指「說」和「看」。人機互動也包括透過機器,在全球資訊網龐大的資料庫中尋找資訊;此時個性化資訊存取便派上用場。而要求機器調整程式和資料,使其適合個人的需求,也就是量身打造的意思。機器對機器的互動意指機器們一起從事我們的工作,這就是自動化。而人對人的互動涉及人與人共事的問題,需要協同工作來支援。
一反大部分科技專家的見解所認為的「視覺和語音一樣重要,甚至功能更強」。 Michael 特別強調語音與視覺,規則不同。自然人身上,兩者扮演的角度不同,也應如法炮製道人本運算上:語音對話應該是人機「交流」的主要方法,視覺則應該是人從機器「接收」資訊的主要方法。
有些情況人機視覺交流比較理想,如機器輔助人們學習滑雪或變戲法。但在人本系統中,我們感興趣的是全部的人類活動都能使人機相互溝通。就像電話,單是語音的交流便無遠弗屆。
值得注意的是,現在資訊科技一些新的發展,如一些 Social Software 等。背後的精神,很大部份都有 Michael 提出的一些概念。
例如他在書中提到的「乾草堆」(Haystack)這項專案研究中,就提出了意義附籤的概念。現在最流行的維基百科,還有 Google Desktop 及下一代的 Windows 等,多多少少也利用這個概念,以建立一個區域性的全球資訊網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