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 引述《T2000 (概念語意導向類神經光腦)》之銘言:
※ 引述《ykjiang (Woodstock)》之銘言:所以我才會急欲進一步了解微核的性質。
小弟我所謂微核(microKernal)是指 dendrite 的脈衝 singal 與
synapse的電荷量memory,指的是軟體,不是指 neuron 硬體。
我想,那跟你的模擬方式有關,由於你是利用通用電腦來模擬神經網路,我們當然可以指稱,被模擬的東西是軟體、因為它們都存於電腦記憶體中。
至於幹細胞與一般細胞的分裂複製,我是不懂的,我只是看過報導.
幹細胞與一般細胞的分裂複製.....這個我還想請教生物課本、生物學家、
還有造物主—— God。
但是今天我 design computer ,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,
只是希望它盡可能接近自然生物的天生構造而已。也類似艾德曼提出的“神經元群選擇”原理。
這個我想多瞭解一下,能不能請你指點查閱方向?
艾德曼(Gerald M. Edelman), 1972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。
其早期的研究都集中在哺乳動物“免疫系統”運作的機制上。
後來致力於將相關機制應用在神經系統的研究上,提出神經元群選擇學說(TNGS, theory of neuronal group selection)。
並據此學說實地建造了許多可以和真實世界互動的實驗機器人,又以 Darwin I, II, III, IV...等方式為這一系列的機器人編號。
其中一本相關的科普著作:
《Bright Air, Brilliant Fire: On the Matter of the Mind》,
經牛頓翻譯、出版為《先有心靈?還是先有物質?》
好了,以上這些訊息應該夠你忙一陣子了,閱畢後如有什麼想法,記得提出來分享一下喔! :)
嗯- 軟體靈魂會物競天擇培養優生,硬體神經網絡呢?
根據艾德曼的說法,動物個體的“神經元群”間也有類似天擇的現象發生。
電路的動態連結配置也是有很多需要考慮如何選擇才優的......據手上的資料顯示:神經幹細胞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分裂,一但腦部整體佈
線到一定程度,可以開始接收足夠的神經訊號,神經幹細胞就會開始休眠。
對啊- 突然想到: 硬體神經網絡組織結構改變,
那軟體靈魂培養好的神經訊號傳遞路徑是不是也要跟著調整?
理論上,是這樣的沒錯。
嗯,期望能跟您好好地聊一下 :)另外,為什麼人類沒有辦法使用到大部份的神經網絡而只使用到局少部份?
人腦是個“低密度”開發的器官。沒錯,人腦的細胞數、神經元間的連結數,是一個天文級的數目,但也沒多到數不清。
一些常見的誤導多來自過時的研究報導,以及過度引申的勵志書籍。
人類雖有很大的潛能,卻不是源於低密度開發的神經網路所致。
人腦低密度開發最可能的原因有:
- 受限於各種感官所能接收外界輸入訊號的頻寬。
- 受限於單一神經細胞緩慢的資訊處理速度。
- 妥協於腦細胞的高損耗、高死亡速度。
- 腦細胞的高複雜度,一大部分是為了支撐生物營生所需,而非為了思考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